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从小至就诊时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原发性尿床约占九成的病例,一般而言有遗传的倾向且和发展成熟的因素有关;而次发性尿床,一般而言是身体疾病的结果或和心理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产生尿床?据研究,尿床与下列因素有关:
对于家长治疗小儿尿床的一般建议:
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从小至就诊时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原发性尿床约占九成的病例,一般而言有遗传的倾向且和发展成熟的因素有关;而次发性尿床,一般而言是身体疾病的结果或和心理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产生尿床?据研究,尿床与下列因素有关:
- 基因遗传:父母皆曾发生遗尿,小孩约70%会发生遗尿;若父母之一曾发生遗尿,则孩子约40%会发生遗尿;而父母两者皆不曾发生遗尿者,则其小孩发生遗尿的机会则仅15%。
- 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 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
- 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让孩子上厕所,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 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对于家长治疗小儿尿床的一般建议:
- 取得病童的合作并让孩子有处理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动机。
- 孩子或其父母应记录每天尿床的情形。如果有一或两天没有尿床,父母应给予病童鼓励或奖赏,而且尽可能给予实质的奖励,如此可提高治愈率。
- 年纪较大的孩子应让他自己清洗并更换因尿床而弄脏的床单和睡衣。
- 在晚饭后不要喝水,并且在睡前应先解小便。
- 绝对禁止对于孩子的尿床行为加以处罚或羞辱。
- 有夜尿的孩子,高糖分食物、气泡饮料、含咖啡因饮料、柳橙汁、人工香料、甜味剂应该要避免,因为这些东西都会刺激膀胱。
- 改善环境:在走道和厕所开小夜灯,让孩子方便在半夜找到厕所,如果厕所真的离很远,就要考虑放个小便盆在房间里。
- 膀胱容量训练:白天想尿尿时,可以让孩子练习忍一下下,从一两分钟开始,以锻炼膀胱容量。
|
文章内容适合一般参考使用,需明白每人体质有所不同,任何疾患务必应亲自咨询合格的医师做专业诊断与治疗。
资料来源:http://www.epochtimes.com/gb/7/3/12/n1643719.htm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若有版权相关问题请电邮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