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围绕针灸开展了系统科学的研究,除了骨关节疾病以外,针灸对血管类疾病、神经类疾病、慢性胃肠疾病、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美容减肥和部分皮肤疾病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关于针灸的认识和针灸的实施,目前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1. 【针刺穴位不应出血】是最普遍的误区。
2. 【扎针会使人体漏气,尤其是老年人、久病的人不适合扎针】,这也是另一个常见误区。
3. 所谓人体里面的【气】,在中医理论里指的是【正气】,是人体的正常功能和脏腑器官的机能。
1. 【针刺穴位不应出血】是最普遍的误区。
- 临床上,一些患者认为针刺不应出血。若看到出针后出血了,患者尤其是初次针灸的人会感到害怕,认为【没扎好】。
- 实际上毛细血管遍布全身,针刺入穴位后,有时穴位下的毛细血管也会被刺破。
- 若出针后皮肤有少量出血、局部小范围淤青均属正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对于【出血】来说,在中医疗法中并非禁忌,比如一些热病、淤滞类疾病还会用到放血疗法。
- 所以,患者不必对针刺部位少量出血过度紧张,用干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止血。
2. 【扎针会使人体漏气,尤其是老年人、久病的人不适合扎针】,这也是另一个常见误区。
- 日常所说漏气的【气】和中医理论所提到的【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人体不是像气球那样,有个小口,里面的气就会漏光。
3. 所谓人体里面的【气】,在中医理论里指的是【正气】,是人体的正常功能和脏腑器官的机能。
- 医者通过相关的穴位组合并使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可以补充人体所需,增强人体的脏腑功能。
- 这就是针灸里所说的【补气】,也就是扶助人体的【正气】。
- 针灸临床治病的原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会出现所谓的【漏气】。
|
文章内容适合一般参考使用,需明白每人体质有所不同,任何疾患务必应亲自咨询合格的医师做专业诊断与治疗。
资料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7-10/20/c_1121828814.htm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若有版权相关问题请电邮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