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很多女性常存在的,那么女性月经不调时会出现什么症状?中医是以什么调经方法调理月经?
女人月经不调的9个症状
中医如何调理?
要治疗月经不调,首先要认清楚月经不调是怎么回事:月经不调包括范围很广,表现有经期紊乱,经血的色、量、质发生变化及经期出现其它症状。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中医辨证月经病着重在于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并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其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常用调经方法为:
女人月经不调的9个症状
- 痛经
是指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发作剧烈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手冷、脚冷、恶心呕吐,甚至会导致虚脱和昏厥。 - 经血颜色
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无血块。如果经血稀薄如水,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则是不正常的。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应及早就医,保证身体健康。 - 经血量
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棉,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棉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月经量少于20毫升,仅需少量甚至可以不用卫生棉,经血呈暗紫色或粉色,也是不正常的。 - 月经先期(经期提前)
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不健和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应及时进行治疗。 - 月经后期(经期延迟)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一次,并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 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 不正常的出血
女性在生理期间来临时所流出的经血或是在分娩阶段的出血,都算是正常的出血,除了这两种情形以外的出血都属于不正常的阴道出血。 - 崩漏
女子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也属崩漏的范畴。 - 闭经
是指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经停闭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
中医如何调理?
要治疗月经不调,首先要认清楚月经不调是怎么回事:月经不调包括范围很广,表现有经期紊乱,经血的色、量、质发生变化及经期出现其它症状。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中医辨证月经病着重在于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并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其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常用调经方法为:
- 理气:在于通调气机,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
- 补肾:填补经血以固本,稍佐助阳之品,使肾中阴阳平衡,经血供旺,经自调。
- 调理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养血,病在血者则以治血为主,佐以补气行气。
|
文章内容适合一般参考使用,需明白每人体质有所不同,任何疾患务必应亲自咨询合格的医师做专业诊断与治疗。
资料来源:http://zy.familydoctor.com.cn/a/201703/1801174.html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若有版权相关问题请电邮 [email protected] 与我们联系!